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昭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编者的话:“当其他国家考虑核能发电的未来时,德国却彻底告别核电时代。”据德国《图片报》报道,德国巴伐利亚州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两座高达160米、由5.6万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冷却塔于10月25日被爆破,这被看作德国“核能时代的落幕”。核电支持者担心,德国消费者将面临日益昂贵的电费账单,德国能源密集型工业也将遭受打击。那么,德国为何抛弃核电?这对德国的电力供给、能源转型、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挑战?
“第一个放弃核电的主要工业国家”
比利时Euractiv网站称,德国成为第一个放弃核能发电的主要工业国家。核电已为德国提供了约60年的电力。最初,德媒将核能发电称为一项重大创新。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出现了抗议核电的活动。批评者认为,处理核废料十分棘手,而且没有合适的储存方案。
早在2000年,德国政府就计划逐步淘汰核电。该计划在默克尔担任总理时期被改变,当时德国运行的17座核反应堆被允许继续运行数年。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促使德国下定决心放弃核能。默克尔政府最初计划在2022年之前关闭核电站。然而,俄乌冲突及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迫使柏林推迟关闭核电站。德国最后3座核电站于2023年4月16日关闭。
幸运飞艇168开奖 《图片报》称,自核电站关闭以来,德国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必要水平,因为电力需求不得不依靠煤炭发电来满足。德国政治的两大目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保护环境和逐步淘汰核能——是相互矛盾的。原因在于:核能能够可靠地提供低排放的电力。
这也是许多国家持续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目前全球有63座核电站在建设中,其中大部分位于亚洲。欧盟也有新计划:斯洛伐克将建造新的巨型反应堆。波兰也在建设该国首座核电站。10月中旬,波兰总理图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波兰首座核电站开工!”他还配上标签:“我们不空谈,我们行动。”图斯克在视察建设工地时表示:“这里生产的电力将满足1200万户家庭的需求。”
欧盟将核能归为“绿色能源”。欧盟领导人表示,能源危机和欧盟对海外能源的依赖是寻求发展核能的主要原因,此外,核能“有可能使能源系统脱碳”,并“提供负担得起的电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洲对核能兴趣的再度兴起,出现在欧盟实现气候目标、确保能源安全与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时刻。
路透社此前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在一份行业投资需求分析草案中表示,欧盟各国已制订计划,到2050年将核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98吉瓦扩大到109吉瓦。草案称,这些计划需要投资2050亿欧元用于新建核电站,外加360亿欧元用于延长现有反应堆的使用寿命。资金来源包括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
去年,核能发电量约占欧盟总发电量的24%。欧盟各国长期以来在是否推广核能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这场辩论的焦点在于法国和德国。法国以核能为主要电力来源,而德国则一步步淘汰了核能。
电价高涨,能源密集型企业转移生产线
从德国媒体Nius的Telegram频道冷却塔爆破相关报道下的评论来看,大多数德国民众对放弃核电持反对态度,数百条评论中仅4条表示支持。其实,德国公众的反对声浪一直存在。两年前,德新社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近2/3的德国人反对关闭剩余的核电站,32%的人赞成在有限时间内延长其运行时间,33%的人支持无限期延长,只有26%的人支持立即关闭剩余的反应堆。冷却塔爆破当日,核电支持者在现场举行了示威活动,他们担心消费者将面临日益昂贵的电费账单。据环保组织WePlanet统计,自2011年以来,德国用户已额外承担了570亿欧元的成本。
居住在汉堡的托马斯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表示,他们一家四口居住的别墅一年的用电量约为5000千瓦时,大概需要支付2000欧元的电费。10年前,这座别墅每年的电费不到现在的一半。
据“德国之声”报道,2023年4月德国关闭最后3座核电站后,进口电量明显增加。根据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当年4月到6月,德国进口电量达185亿千瓦时,创下1991年以来单季度进口电量的纪录。
欧洲新闻台称,高昂的电价给工业生产带来诸多问题。一些公司正在将生产线转移到东欧,甚至亚洲。“德国制造”已经变得太贵了。能源危机重创德国经济,目前已连续第三年陷入衰退。德国工商大会的数据显示,德国企业破产数量在今年7月份达到12年来的最高水平,预计今年将有超过2.2万家企业申请破产,平均每天超过60家。
德国工商大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25年,德国为能源转型支出的金额可能达到约5.4万亿欧元。该组织警告称,这将给企业带来过重的负担。德国工商大会主席阿德里安表示:“目前的政策无法有效管理能源转型。”能源密集型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将生产转移到国外。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据北德广播公司29日报道,德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德国8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南德意志报》称,目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占德国电力供应的近57%。煤炭发电厂合计占总发电量的20%以上,燃气发电厂约占16%。
不过,由于太阳能和风能过度依赖天气,导致德国能源供应不稳定。近年来,德国电力供应商越来越多地通过从其他国家进口电力来满足国内需求。对于电力供应商而言,从邻国购买电力通常比运营国内那些成本相对较高的燃气或燃煤发电厂更划算。德国是电力净进口国。今年9月,德国共生产了34.4太瓦时(1太瓦时等于10亿千瓦时)的电力,同时进口了1.88太瓦时的电力。进口电力主要来自法国、丹麦、荷兰和挪威。
德国政论杂志《西塞罗》等媒体甚至评论说,“德国模式已失败。”尽管德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其国际声望正在下降,并且国内经济也逼近极限。
柏林经济学者阿尔韦德·凯塞尔称,德国能源供应不安全,风能和太阳能的波动性导致电力供应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发展可再生能源依赖补贴政策,能源转型成本高昂,德国整体竞争力下降。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一直饱受能源成本飙升和经济长期放缓的困扰。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德国严重依赖价格低廉的俄罗斯天然气为其工业提供动力。2023年,德国关闭了最后一座核电站后,大幅增加了电力进口。随着欧盟致力于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柏林计划投资200亿欧元新建燃气发电站,以逐步淘汰煤炭并维持能源供应稳定。
北德广播公司称,德国政府希望通过新建燃气发电厂来确保能源安全。德国政府计划新建装机容量高达20吉瓦的燃气发电厂,布鲁塞尔方面计划仅批准新增装机容量不超过12.5吉瓦。德国《焦点》周刊称,一项研究估算,这一计划将使电力用户每年额外支出高达1200欧元。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斯特尔特告诉欧洲新闻台,德国工业企业遭受的损失已无法逆转。他说:“无风无阳光时,我们需要可靠的能源供应。现在我们关闭了核电站,还想关闭煤炭发电厂,剩下的只有燃气发电厂了。”
能源专家彼得斯同样认为,单靠燃气发电厂是无法降低电价的,它们的运营成本非常高。天然气价格昂贵。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排放成本。从长远来看,发电成本将达到每千瓦时15到20美分。彼得斯强调说,“这太贵了,我们会失去竞争力。”
在斯特尔特看来,核电站比燃气发电厂更合适。他说:“我不支持逐步淘汰核电。我会尽一切努力扭转淘汰核电的局面,重启那些核电站。”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德国工业产出面临压力,要求撤销该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德国核协会呼吁重启反应堆。该协会称:“德国的电力成本不再具有竞争力,并且正在威胁我们的经济。如果德国能源结构中不稳定能源的比例持续增加,对电力进口或自产化石能源电力的需求将会增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会导致灾难性的依赖。核电可以替代燃煤发电,而不会危及供电安全。”该行业机构呼吁:“现在正是做出正确决定、制定稳定可持续能源政策的时候。因为去工业化、过高的电价、对电力进口的依赖以及不确定的供应状况必须立即结束。”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危机关闭破解版(财经观察核能时代落幕)》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