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的名字与“无敌”、“票房保证”和“十亿美元”这些词画上等号时,我们很难将他与“害怕”联系起来。
然而,好莱坞最成功的商业巨星之一,道恩·强森,在谈及他即将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的新片《粉碎机》时,却罕见地承认,自己被一种久违的紧张与恐惧所困扰。
这位在银幕上战无不胜的硬汉,为何会因为一个角色而“不断质疑自己”?
早在多年前,强森就看了HBO的纪录片《神拳太保》。影片聚焦的是综合格斗冠军马克·克尔及其与止痛药成瘾斗争的故事。
幸运飞艇官网 由于职业生涯有过交集,强森对这位选手略有了解,但真正触动他的,是故事背后深沉的悲剧性。
强森说,“我目睹许多朋友因成瘾和自杀离世——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太多人英年早逝” 。
这份共情,让他在2019年看完《原钻》后,主动联系了导演本·萨弗迪,希望能将克尔的故事搬上银幕。
为了塑造这个角色,他的投入也远超常规。
他每天要在镜子前坐三到四个小时,通过多达14种不同的假体道具完成特效化妆,从外形上彻底变成马克·克尔。
搭档艾米丽·布朗特形容强森在片场的状态是“彻底消失,令人毛骨悚然”,他已经完全化身为那个步态、言谈和思维都与众不同的格斗冠军。
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恰恰印证了他的“害怕”——那是要挖掘和触碰自己“从未在镜头前或生活中触及的领域”时,产生的敬畏与不安。
幸运飞艇开奖网 艾米丽·布朗特一针见血地指出:“道恩·强森被定型为拥有所有答案、能解决一切问题、所向披靡的大英雄形象。”
这种认知不仅来自观众和市场,也可能内化为演员自身的创作惯性,形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围城”。
强森自己也承认,或许他过去也认为这才是观众唯一想看到的表演方式。
这次转型,意味着强森本人的觉醒。当他引用乡村歌曲《我这一生都去了哪儿?》来反思自己的演艺生涯时,流露出的是对过往单一表演模式的深刻质疑。
对他而言,票房上的巨大成功,反而衬托出艺术探索上的停滞。因此,打破这个“所向披靡”的英雄枷锁,不再是冒险,而是一种必然。
他所选择的角色马克·克尔,本身就是一个“行走的矛盾体”——他心地善良,说话轻声细语,却曾是“地球上最具杀伤力的人”。
这样一个充满内在冲突的角色,恰恰是“巨石强森”式英雄形象无法承载的。要演好马克·克尔,就必须先粉碎自己旧有的银幕形象。
导演本·萨弗迪评价他:“他在用身体的每一根纤维表演。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这种来自创作者的高度赞扬,是衡量其演技的重要标准。
他不再是银幕上解决问题的人,而是问题本身的一部分。这种从外在动作到内在情感的转变,正是成为“真正演员”的核心标志。
影片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以及外界对其进入“颁奖季讨论范围”的预测,都是行业对他这次成功转型可能给予的权威认证。
巨石强森的这份恐惧,并非源于对失败的担忧,而是艺术家在打破自我、走向未知时最真实的敬畏之心。
正如强森在经历这一切后所感悟的:“曾经令我恐惧的事物,如今反而给予我最大的平静——一个安全的港湾,让我得以探索这些年经历的一切。我终于找到了归宿。”
这位票房英雄告别的不是他的观众,而是那个被定型的自我。他没有失去什么,反而在粉碎“巨石”之后,找到了作为演员道恩·强森的真正“家园”。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巨石英雄无限破解版(告别十亿票房英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