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天水万达广场刚开业那阵子,有人发现地下停车场的一角立着块石碑,写着“岷山机械厂旧址”。
不少人路过都没注意过这东西,更没人想到,这里曾是西北最重要的制枪工厂之一。
不是修车的那种“机械厂”,是真正造枪的地方。
几十年前的枪声,从这片土地出发,走得很远。
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一场迁移说起。
但不是城市搬迁,而是整整一个军工系统的大转移。
当时的庆华厂,是个响当当的名字,前身是沈阳兵工厂的一部分,专业搞枪。
抗美援朝时,前线用的轻武器大多数都出自这里。
可是在196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边境冲突,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
那年三月,苏联军队越过乌苏里江,打到了珍宝岛。
冲突爆发后,东北边防警备形势陡然紧张。
当时的北安,离边境太近,庆华厂也成了高危目标。
上头很快决定,把厂拆开,往内陆转移。
这不是第一次搞三线建设,但这一次的规模,动静都不小。
幸运飞艇预测 天水,就是在这个时候进了决策者的视线。
说来也巧。
刚好那会儿,原天水步兵学校被撤编,1600多亩地空着。
操场、宿舍、仓库、供水供电全都现成的,省事。
考察组一到现场就说,“这地儿合适,拿下吧。”没多久,庆华厂一部分编制被剥离出来,重新命名为“五机部第5206工厂”,对外叫“岷山机械厂”。
那时候的天水,还没有今天这份热闹。 幸运飞艇168
但因为早些年就有了工业基础,底子不算差。
其实早在1919年,北洋军阀孔繁锦驻扎天水的时候,就建了造币厂、电灯局、机器局。
虽然他在当地的名声不算好,但这些工厂后来都成了岷山厂的前身。
“西北第一枪厂”这个称号,不是吹出来的。
岷山厂的黄金时期,大概是1974年到1985年这十年。
那时伊朗和伊拉克打得热火朝天,中国军工订单激增,岷山厂成了关键节点。1975年,63式自动步枪正式量产,产了12210支,够装备一个步兵师。
接着是56式冲锋枪、9毫米突击步枪……白天黑夜,车间从不停工。
老厂房的照片现在还能找到。
红砖墙,铁制滑轮门,喷着“安全第一”的标语。
车间里枪械零件哐哐作响,工人们穿着灰蓝色工作服,戴着粗布口罩。
一位老工人回忆说:“那时候我们厂,书记和市委书记一个级别。”
不夸张。
厂里的生活设施齐全得像个自给自足的小城。
有游泳馆、篮球馆、舞厅,甚至还有独立供暖系统。
工人子弟上学不用出厂,生病有厂医院,买肉买菜也都在厂商店。
用现在的话说,封闭但稳定,节奏紧但有归属感。
不过,枪厂毕竟是枪厂。
保密等级高,外人进不来,内部管理也极严格。
很多工人一辈子都没说清楚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有人回家探亲,亲戚问你在哪儿上班,他也只能说:“搞机械的。”
可到了1987年以后,日子变了。
军工系统开始调整,订单减少,岷山厂的枪械生产逐步缩减。
再后来,国家引导军转民,工厂尝试转型做民品,一时半会儿根本转不过来。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冲击越来越大,老厂的体制越发显得沉重。
职工们一边干活,一边等通知,谁都知道,这个厂,撑不了太久了。
2009年,岷山厂正式破产改制,变成了“天水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那时候留在厂里的老员工已经不多了。
为了发工资,厂房一块块被卖掉。
到了2018年底,老厂区大部分都拆完了。
最后一栋办公楼被推倒那天,有个老工程师站在远处看了很久,没说话。
现在的厂址上,已经建起了万达广场和弘文园。
有人说,这叫“城市更新”。
但那些曾经在车间里打磨枪管、组装扳机的人,是不太愿意提这三个字的。
他们更愿意说“那是我们厂的地”。
不过,厂没了,记忆还在。
岷山厂博物馆里,还留着几把老枪、几份设计图纸,还有当年的厂徽。
墙上贴着一张黑白合影,十几个年轻人穿着工装,站在一台车床前笑得很真。
左下角写着:“技术组,1978年春。”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西北第一枪厂”。
参考资料:
黄士德,《岷山厂选址天水始末》,中共天水市委老干部工作局,2021年5月23日。
《中国一百年大事记》,人民网,2021年6月29日。
甘肃省文物局,《甘肃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丨孔繁锦造币厂》,2020年8月7日。
《“三线建设”与中国西部的现代化》,光明日报,2024年2月28日。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武器制造工厂(名震大西北的军工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