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八路坦星人(八路军最惨痛一战)

奥特曼八路坦星人(八路军最惨痛一战)

admin 2025-10-13 热文 4 次浏览 0个评论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幸运飞艇

今天聊聊八路军历史上那次提起来都让人心口堵得慌的仗——雪村战斗。这仗打得有多惨?六个团级以上的干部,从司令到政委,一个都没回来。战报送到延安,毛主席看完那份牺牲名单,半天没说话,最后就一句话,把军队里一个实行了十几年的规矩给改了。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咱聊这事,得先认识两个人。

第一个,常德善,冀中第八军分区的司令员。这可是个正儿八经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猛将。老家湖南的,十几岁就跟着贺龙干革命,从勤务兵干起,一步一个血脚印,长征时都干到红六师的参谋长了。啥叫悍将?就是在枪林弹雨里,脑子比谁都清醒,下手比谁都狠。他带的兵,跟他一个脾气,都是敢跟鬼子拼刺刀的主儿。他打仗的特点,就是野路子,不按常理出牌,但总能找到敌人的软肋。

第二个,叫王远音,八分区的政委。跟常德善完全是两种人。王远音是个知识分子,26岁的年轻人,北平学生出身,参加过“一二九”运动。一腔热血,满腹经纶,对革命理论吃得透,做群众工作是一把好手。在部队里,他负责思想,负责方向,确保这支队伍永远是党的队伍。他的特点是原则性极强,尤其看重军民关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们是人民的队伍,离了老百姓,就是鱼离了水。”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一个是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军事天才,一个是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年政委。这俩人搭班子,在平时,那是绝配,一个管打仗,一个管思想,文武双全。可在1942年那个节骨眼上,这种“双首长制”,却埋下了一个致命的隐患。

那时候我军有个规定,叫“政委最后决定权”。说白了,军事干部和政治干部意见不合的时候,最后拍板的是政委。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为了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防止部队变成个人的“山头”。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就可能出大问题。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1942年,是华北抗战最难的一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这老鬼子可不简单,他搞了个“铁壁合围”的“五一大扫荡”,想一口气把冀中这块根据地给吞了。他的战术很毒,叫“梳篦清剿”,跟梳头似的,一遍一遍地过,不给你留一点喘息空间。

五月底,常德善和王远音带着八分区的主力和机关人员,被鬼子撵得到处跑。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日军的情报网铺天盖地,天上飞机侦察,地上汉奸带路,八路军的活动空间被压缩到了极致。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这时候,他们面临一个生死抉择:往哪儿突围?

常德善的意见是,向东,去子牙河东岸的游击区。他的理由非常现实: 第一,主力部队的目标太大,必须尽快跳出鬼子的合围圈。 第二,子牙河东岸虽然群众基础差一些,但地形复杂,芦苇荡、青纱帐多,便于隐蔽和机动,是打游击的好地方。咱们不能跟鬼子硬碰硬,得保存实力,跟他们“捉迷藏”。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这个判断,完全是一个职业军人的直觉和经验。他已经嗅到了危险,知道鬼子这次是冲着他们这几百号指挥机关来的,是“斩首行动”。 幸运飞艇人工计划

但王远音不同意。他的理由,从政治上看,也站得住脚。 他主张,向南,回深县、饶阳一带的老根据地。 他说:“咱们的根在群众里,到了老区,有老百姓掩护,吃饭、养伤都方便。现在这种时候,更不能脱离群众。”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俩人在地图前吵得不可开交。一个说的是军事,一个说的是政治。一个要的是“活下去”,一个要的是“不离根”。

常德善急了:“老王,现在是保命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王远音也很坚持:“老常,我们要是跑了,鬼子转头就会屠杀乡亲们!我们走了,人心就散了!”

争论的结果,是常德善的军事判断,让位给了王远音的政治坚持。因为制度规定,政委有最后决定权。

部队,最终选择了向南转移。 他们不知道,冈村宁次早就料到了他们会依赖“群众基础”,在南边,一张用四千精锐日军和无数伪军编织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他们选择的雪村一带,正是这张网的中心。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1942年6月8日凌晨,天还没亮。驻扎在肃宁县雪村的八分区部队,被一阵地动山摇的炮声惊醒。

鬼子来了。不是小股部队,是海陆空…哦不,是步、骑、炮、坦全上的立体进攻。四千多日伪军,像铁钳一样从四面八方夹了过来。而常德善和王远音手头,能打的兵力,加上机关人员,满打满算不到七百人,手里只有步枪、手榴弹,连挺像样的重机枪都没几挺。

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结局的战斗。

平原上无险可守,村庄的土墙在炮火下跟纸糊的一样。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直接碾过交通壕,骑兵在后面追着砍杀突围的战士。

常德善知道,完了。但他没有选择撤退,或者说,已经无路可退。这位身经百战的司令员,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指挥所的马夫、炊事员都组织起来,人手一杆枪,然后自己端起一挺缴获的歪把子机枪,对着冲上来的鬼子就扫。

他不是在指挥,他是在拼命。警卫员劝他快走,他吼道:“走?往哪走!今天就跟他们死磕到底!”

战斗中,常德善身中二十多弹,浑身是血,牺牲时,手指还扣在机枪的扳机上。

政委王远音呢?这位年轻的知识分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展现了革命者的刚烈。他组织部队突围,腹部中弹,肠子都流了出来。眼看就要被俘,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悲壮,但也惨烈。

这一天,雪村的天是红的。 冀中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分区参谋长兼三十团团长郭慕汾、三十团政委汪威、副团长肖治国、锄奸科长石俊英……六名团级以上干部,全部牺牲。 三十团警卫连,由一群不到二十岁的年轻战士组成,是准备当未来骨干培养的,此战,全员殉国。 整个八分区的指挥系统,在一天之内,被连根拔起。

更令人发指的,是战斗结束后。日军为了炫耀“战功”,在汉奸的指认下,挖出了烈士们的遗体,割下头颅,挂在河间、肃宁的城墙上示众。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雪村的战报,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延安。

当那份长长的牺牲名单放在毛主席的案头时,这位见惯了生死的领袖,据说盯着名单看了很久很久,一言不发。屋子里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看的不是一个个冰冷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战友,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常德善这样的猛将,从红军时期就跟着党,打过多少恶仗硬仗,是军队的脊梁。王远音这样的青年干部,是革命的未来和希望。

现在,他们都倒在了黎明之前。

沉默之后,主席开口了,话不多,但分量极重。他对身边的领导同志说:“取消政委在军事行动中的最后决定权。”

这个决定,在当时不亚于一场地震。 它不是在追究王远音个人的责任。王远音的选择,是出于对人民的赤诚,他的牺牲,同样是伟大的。主席看到的,是制度上的漏洞。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政治,必须为军事服务,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 政治觉悟再高,不能替代专业的军事判断。在炮弹落下来的时候,对敌情的分析、地形的选择、突围路线的规划,必须听最懂打仗的人的。 “双首长制”很好,党指挥枪的原则不能变,但不能因此束缚住军事主官的手脚。不能让外行指挥内行。

从此,我军的指挥体系有了一条明确的规定:在战役、战斗期间,军事指挥员对军事行动有最终决定权,政治委员可以提出意见,但无权否决。

这个用六位高级将领的鲜血换来的教训,让我军的指挥系统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后来的无数次战斗证明,这次改革,至关重要。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雪村战斗,从军事上看,是一场败仗。但从历史长河来看,它又不是。

它打掉了八分区的指挥层,但没打断冀中人民的脊梁。残余的部队很快被重新组织起来,化整为零,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用更灵活的方式,把鬼子拖死在了冀中的青纱帐里。

就在去年,2024年,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整理雪村烈士遗骸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一具无名烈士的遗骸,双手紧紧护在胸前,专家清理后发现,他手里攥着一张被血浸透的、已经泛黄的年轻女性照片。经过技术鉴定,这位烈士牺牲时,年龄不超过23岁,是一名副营长。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82年了,那段历史的细节,还在不断地被我们发现。它告诉我们,那些牺牲的烈士,他们不是史书上一个冰冷的名字,他们也曾是儿子、丈夫、父亲,他们也有自己的爱人,有自己的牵挂。但为了这个国家,他们把一切都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雪村的牺牲,换来的是我军制度的一次重大进化。这代价,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但正是这一次次的流血、一次次的试错、一次次的总结和改革,才锻造出了那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八路军最惨痛一战,看完牺牲高级将领名单,主席:取消政委决定权

参考文献:

《悲壮惨烈的雪村战斗》. 军事历史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史》. 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军网.《人民军队政治委员制的历史回眸》. 2023-06-25.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奥特曼八路坦星人(八路军最惨痛一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