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德高地化作审判的战场,选择便不再是权利,而成了无声的谴责。

曾几何时,奥巴马的演讲总是充满了鼓舞人心的魅力。他曾带着坚定的信念走上讲台,让无数人相信“是的,我们可以改变世界。”他的话语,点燃了整个美国乃至世界的热情。然而如今,他却选择在关键时刻亲自出手,以一种“独裁版PUA”的方式,试图将选票变成了个人忠诚度的考验。这一次,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奥巴马再次上演了一出政治秀,但这次的观众却有些看不懂了。
还记得那个号召我们改变世界的奥巴马吗?
是的,就是那个号召全民力量推翻旧世界的奥巴马。然而这次,他的声音却透出了几分不耐烦和居高临下的态度。他首先瞄准了黑人男性群体,开始了一番“兄弟情”的劝说,意图唤起那些他称为“brothers”的黑人兄弟们的支持。毕竟,这次大选中,哈里斯在这些选民群体中的支持率有些尴尬——远远不及奥巴马当年竞选时的支持率。为了打动这些人,他选择了一种颇为“贴心”的方式,试图用道德绑架让大家接受他的观点。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之所以有些黑人男性对哈里斯表现出冷淡态度,实际上是性别歧视。言下之意,你们之所以不支持哈里斯,仅仅因为她是个女性。奥巴马甚至借机上升到“黑人兄弟不愿意接受女性领导”的层面,试图用一种俨然道德制高点的姿态去质疑这些黑人男性。
而这个论调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如果你们不投票支持哈里斯,那你们就是性别歧视者。不仅如此,你们还对一直支持你们的黑人女性不感恩。你们难道忘了吗?那些曾在你们最艰难时刻支持你们的黑人女性,如今需要你们的支持,而你们却选择袖手旁观?奥巴马的这些话,让原本神圣的投票权瞬间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仿佛只要不投哈里斯的票,就会被扣上“对女性不敬”的帽子。而这种说教方式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真的是劝票,还是道德高地上的打卡留影?
观众心声:这不过是一场表演 幸运飞艇计划
宾州的兄弟们依然热情洋溢地听完了这堂“道德教育课”,但内心却对奥巴马的这些言论心照不宣。现场的观众们知道,他们很可能早已站在了哈里斯这边,而奥巴马此行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媒体摄像机,把这些话传达给电视机前的无数黑人男性观众,以期拉动他们的支持票。然而,这样的手段真的是推动人们投票的正确方式吗?
在这种劝说之下,性别牌、种族牌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为了确保“火力覆盖”,奥巴马这次不仅试图通过种族牌来打动黑人选民,还适时地打出了性别牌。他首先用“黑人帮黑人”这一身份认同来“绑定”哈里斯,强调她不仅是他们的候选人,更是黑人群体的一份子。随后,又借助性别牌将话题引向“女性支持男性”上,以此激发起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情感认同。奥巴马似乎在暗示,支持哈里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选择,而是一种对黑人身份和黑人女性忠诚度的试金石。
言外之意:黑人不支持黑人,就不配做黑人
在这场演讲中,奥巴马的言辞始终绕着一个主旨——“黑人如果不支持黑人,那他就不够黑人了。”这种将种族身份与政治选择捆绑的做法,让人不禁想起他曾在另一次演讲中说的那句老调重弹的言论:“如果你不支持我,那你就不是黑人。”如今,他似乎将这一言论套用到了哈里斯的身上,以期再次借助种族认同来打动选民。这种方法不仅显得简单粗暴,而且充满了居高临下的味道,好像不投票就等于背叛自己族群,甚至背叛自己的种族身份。
然而,面对奥巴马的言辞,观众的反应却并不如他所期待的那般激动人心。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后,黑人男性观众们纷纷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许多人质疑奥巴马是否真正理解黑人选民的需求,更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我没见过奥巴马真正为黑人做过什么事,所以他凭什么来指责我们?”更有甚者讽刺道:“你能不能搞点靠谱的政策,而不是指望羞辱来拉票?”
在网络上,“侮辱”一词成了视频下方最具共鸣的评论关键词。一位网友这样写道:“你不是在为黑人拉票,而是在羞辱我们。”奥巴马的劝说方式让人感觉不再是理性的劝导,而是带有威胁意味的强制——仿佛他自己就是评判黑人选民道德的唯一裁判。这种方式远远偏离了理性劝说的范畴,更像是一次“道德审判”,从而激发了更多选民的反感。
幸运飞艇开奖 政治秀:看得清的套路
这种操作熟悉吗?当然!这正是经典的“政治明星”错觉。他们总觉得,只要自己亲自出马,选民们就会无条件买账。可是,奥巴马也许并未意识到,身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早已识破了这种套路。网友们用幽默的语气调侃道:“想靠羞辱换选票?可别太自以为是了。”
而现在的选民,早已不再吃那套靠羞辱换来的支持。他们期待的,是政策的实际改变,而不是一张扣在头上的帽子。奥巴马这次试图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政治光环和公众形象,继续依靠“情怀牌”号召选民支持他力挺的候选人。然而,时过境迁,这种方式正在逐渐失去效力。
放下手中的道德大棒吧,奥巴马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投票是一种权利,不是让人羞愧的任务。”如果一位政客无法通过实际行动和政策赢得选民的心,那么他就不应试图用羞辱手段来维持支持率。选民们真正渴望的是尊重,而非俯视和道德绑架。
也许奥巴马该明白,政治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持久战。任何依赖高压手段和羞辱策略的短期行为,终究无法赢得选民的真心。而这次的翻车事件,无疑给那些长期以来依赖身份政治的政客们敲响了警钟:选票是一种信任的表达,而不是忠诚的考验。选民们的选择,应当是基于对未来的期望,而非出于对道德判决的恐惧。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绑架奥巴马攻略(奥巴马的道德绑架一场将选票变成忠诚度考验的政治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