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在为孩子的“不会自己做”发愁?喂饭喂到上小学,穿衣服要帮到三年级,连擦屁股都得跟到厕所——明明孩子都长手长脚了,怎么就“学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其实,不是孩子没能力,是咱们做家长的,把“练习机会”都替他挡了。
你肯定听过“孩子小,长大就会了”这句话吧?可事实是,生活自理从不是“突然开窍”的魔法,而是三岁前日复一日的积累。就像学走路,得先扶着沙发站,再一步步挪,最后才会跑——自理能力也是一样。1岁多的孩子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不是因为“聪明”,是因为他每天都在练习“舀”的动作;2岁的孩子能自己脱衣服,不是因为“天生会”,是因为他每天都在试着解开自己的纽扣。
我邻居家孩子上小学还需要喂饭,不是“学不会”,是奶奶总说“喂得快,省时间”,结果孩子连“自己吃饭”的意识都没有了。你看,咱们以为的“省事”,其实是剥夺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那些自己拿勺子吃饭的孩子,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更学会了“我要吃饱,得自己动手”;那些自己整理玩具的孩子,不仅培养了秩序感,更懂得“我的东西,我要收拾”。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藏着孩子的“掌控感”——当他骄傲地说“妈妈,我自己穿好袜子啦”,那种成就感,比背会十首诗还珍贵。
培养自理能力,不是“扔给孩子自己做”,而是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教。比如:
1. 从“最简单的事”开始,让孩子“能做成”
孩子学东西,最怕“做不好”。所以先选“脱衣服”“用勺子吃饭”这样的简单任务——脱比穿容易,用勺子比用筷子容易。你可以先教他“解开衣服的纽扣”,再拉袖子,最后“脱光光”;吃饭时给她用专用的儿童勺子,穿围兜,椅子下铺报纸,哪怕掉得满地都是,也别骂他,等他自己吃了一半,你再喂剩下的。慢慢的,他会觉得“我能做好”,就愿意继续做了。
2. 用“游戏”代替“说教”,让孩子“想做”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对“玩”永远有兴趣?那咱们就把“自理”变成“游戏”。比如学擦屁股,你可以说“咱们来玩‘给小屁股擦香香’的游戏吧”,选柔软的手纸,对折两次,然后示范“像妈妈这样,擦一下,再擦一下,要把小屁股擦得干干净净哦”;学穿衣服,你可以说“咱们比赛谁穿衣服更快,妈妈穿一件,你穿一件,看谁赢”;甚至整理玩具,你可以说“咱们把玩具送回家吧,小熊要回它的盒子里,汽车要回它的柜子里”。孩子觉得“好玩”,自然就愿意做了。
3. 用“表扬”代替“批评”,让孩子“愿意做”
孩子做不好的时候,你是不是忍不住骂他“怎么这么笨”?其实,他比你更在意“做得好不好”。比如他穿衣服穿反了,你可以说“咱们把衣服转过来好不好?这样穿更舒服”;他吃饭掉了一地,你可以说“今天比昨天掉得少了,真棒”;他自己擦了屁股,哪怕没擦干净,你也可以说“你今天自己擦了屁股,太厉害了,明天咱们再试试,肯定能擦得更干净”。表扬要“具体”,让他知道“我哪里做对了”,这样他会更有信心继续做。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别拿“别人家的孩子”当标准。比如:
如果孩子“抗拒”,别急,先“等一等”
有的孩子天生胆小,怕“做不好”。比如他不愿意自己擦屁股,你可以先“陪他一起做”——蹲在他旁边,拿着手纸,说“妈妈帮你拿着,你自己擦好不好?”慢慢的,他会觉得“有妈妈在,我不怕”,就愿意自己试了。
如果孩子“依赖”,别妥协,要“坚持”
有的孩子会“撒娇”,比如早上起床要你帮他穿衣服,你可以说“咱们一起穿好不好?你穿上衣,妈妈穿裤子”,或者“你自己穿,穿好了咱们去买冰淇淋”。别因为他哭就妥协,不然他会觉得“只要我哭,妈妈就会帮我做”,永远学不会自己做。
幸运飞艇官网 如果孩子“做得好”,别停,要“升级”
当孩子能自己穿衣服、吃饭了,你可以“升级”任务——比如让他自己系鞋带、整理书包、擦桌子。慢慢的,他会觉得“我能做更多的事”,独立性就越来越强了。
培养自理能力,不是“为了让你轻松”,而是“为了让孩子更独立”。你有没有想过,等孩子上了小学,他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书包——如果他连这些都不会,他会觉得“我不如别人”,慢慢变得自卑。而现在,你给她的“练习机会”,就是他未来的“底气”。
从今天起,试着让他自己做这些事:早上自己穿衣服,吃饭自己用勺子,晚上自己脱鞋子,哪怕做得慢,哪怕做得脏,也要表扬他“你真棒”。相信我,用不了多久,你会看到他的变化——他会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屁股,甚至会说“妈妈,我自己来”。那时候,你会明白:最好的爱,不是“替他做”,而是“让他自己做”。
你准备好,让孩子“自己来”了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屁股抹东西游戏(孩子还不会自己擦屁股赶紧来看看这篇指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