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纳粹德国的黑科技,造出了历史上第一架无尾翼飞翼喷气式轰炸机,甚至是美国B2隐形轰炸机的开山鼻祖。
1945年2月18日,德国奥拉宁堡上空,试飞员正驾驶着一架形如蝙蝠的黑色战机。当左发动机突然熄火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正成为航空史上一个悲壮的注脚,这架代号Ho229 V2的人类首架喷气式轰炸机机,在第三次试飞中翻滚坠毁,将霍顿兄弟的航空革命梦想永远定格在燃烧的残骸中。
霍顿兄弟一生痴迷于飞翼式布局,在他们看来,这才是最完美的飞行器。
起初,德国军方并不看好霍顿兄弟的飞翼式飞机,到了战争末期,德国局势急转直下,希特勒将希望寄托在一些黑科技上。比如V2火箭、V3巨炮、鼠式坦克等等,这个飞翼式布局的飞机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空军司令戈林提出“三个1000”口号,战斗机作战半径要有1000公里,载弹量要达到1000公斤,时速要达到1000公里/小时。这三个一千中有两个很难办,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在现在看来没有多少,但是对于当时一众螺旋桨飞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还有这个1000公里的时速,活塞发动机是根本做不到的。当然,当时纳粹德国已经有了法宝,即喷气式发动机。 幸运飞艇预测
在戈林的号召下,霍顿兄弟有了机会,他们快速拿出图纸,并且展开样机研制,代号HX.1计划。
该计划分三步走,首先造出模型,在风洞下试吹,然后制造V1,也就是样本一。V1版是无动力的滑翔机,二战时期这种飞机还是比较流行的,由飞机带着起飞,飞到天空,然后滑翔很长一段距离。而飞翼式布局的飞机,滑翔比很大,所以V1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V2在左右两侧各装了一台容克JUMO004B喷气式涡轮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技术比较成熟,推力达8.7吨,半埋入两边的机翼。发动机让Ho229有了无与伦比的动力,在一次测试中,盟军的P51战斗机发现了它,但是压根追不上。这让盟军飞行员感到诧异,还以为是什么大蝙蝠嗖一下飞过去了。
Ho229的最大时速达900多公里,接近戈林提出的速度指标。另外,这架飞机能飞到1.6万米高空,当时的战斗机显然没有这个能力。之所以没有把它当成UFO,是因为盟军知道了纳粹德国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把积攒的黑科技家底全都拿了出来,Me262战斗机已经在空中和盟军厮杀了。
Ho229V2 只生产了原型机,没有定型量产。这款飞机摔死过飞行员,当霍顿兄弟对其进行改进时,盟军的地面部队已经打过来了,而Ho229V3还没有组装好。盟军后来对缴获的飞机进行了测试,让美国专家惊叹不已。
阴差阳错具备了隐身性能。
Ho229不光飞的快,它的雷达反射面积还非常小,当时边缘波反射理论还没出来,美国人以为雷达探测不到它是因为它的机身是木制的,可以透波。
当时,纳粹德国已行将就木,Ho229上大量使用了木制结构,只有安装发动机和驾驶舱部位使用的是钢架,发动机喷口处加装挡焰的钢制蒙皮,其余都用木头来做。其实这也没什么,蚊式轰炸机也是大量使用了木材来建造,当时的飞机飞的都不怎么快,木材的强度足够了。
其实,美国人当时没有仔细研究Ho229的气动布局,是这种无尾翼的布局导致它不容易被雷达探测。当然了,隐身理论还要等15年后苏联科学家发表出来,当时德国人属于是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在德国人看来,飞翼式布局的优点只有两个,省油就飞的远,阻力小就飞的快,至少在当时飞的算快了。后来美国人发现,这种外形的飞机只能亚音速飞行,超音速飞行还是太难了。
美国于1945年就得到了Ho229,为什么要到40多年后才造出B2呢?
有很多军迷说美国B2就是Ho229的放大版,其实这并不准确。Ho229有非常大的缺陷,纯机械式的飞控让飞行员驾驶这架飞机就和高空走钢丝一样,因此它自始至终都只是原型机。
其实美国和苏联在20年代也搞过飞翼式布局的验证机,最后都放弃了,飞控太难了,直到计算机的出现,这种构型的飞机才能平稳的飞上蓝天。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小游戏末日边缘哪个武器(二战德国的末日武器)》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