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2武人(武勇与公平论汉末边塞武人的性格特质)

三国群英传2武人(武勇与公平论汉末边塞武人的性格特质)

admin 2025-10-25 资讯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

《三国志》中有大量边地武士的记载。诸如刘备、吕布、公孙瓒、檀石槐、轲比能等人,均为其中佼佼者。

边地苦寒,胡汉杂处,形成了特殊的民俗风貌与文化认同。关于这点,在《后汉书 陈龟传》与《后汉书 铫期传》中均有论述。

比如吕布(并州五原),便与刘备(幽州涿郡)相互寒暄,自诩“同是边地人”云云。

(吕)布见(刘)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英雄记》

本文立论,重在分析“边地武人”的性格特质。

结合诸书记载,可以从边地武人的行为模式中梳理出两条线索,其一是武勇,其二是公平。

简而言之,武人想在边地立身,首先要“力能服众”,同时又要“持法公正”。

从诸多记载来看,能够兼顾“武勇”与“公平”的边地人,最终皆成一方枭雄;其余人物,则大多以悲剧收场。

本文共 5300 字,阅读需 10 分钟

边地武人的性格来源

无论是以雍凉为代表的西州,还是以幽并为代表的北地,边塞武人都具备“悍不畏死、去不图返”的冒险精神。

这与边地的气候环境高度相关。

(1)并州

吕布老家并州五原(今内蒙包头),土地贫瘠,不生麻麦;人无冬衣,伏卧草中,见人则“裹草而出”。

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后汉书 崔骃传》

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吕布不出意外地成长为“轻侠亡命”之徒,长期从事强盗活动(见方诗铭《吕布在并州的早年生涯》)。

这导致吕布发迹之后,依然被王允鄙视,乃至“以剑客遇之”。

(王允)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后汉书 王允传》

(2)幽冀

刘备与公孙瓒所居住的幽州,被称作“河北之地,人习兵战”;与吕布所处的并州类似。

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后汉书 铫期传》

武勇与公平:论汉末边塞武人的性格特质

河北之地,人习兵战,号为精勇

(3)雍凉

马腾、韩遂、董卓等人活动的雍凉地区,与河北地区亦相似。民风尚武,悍勇敢战。

西州边鄙,土地塉埆,鞍马为居,射猎为业……守塞候望,悬命锋镝,闻急长驱,去不图反。--《后汉书 陈龟传》

更重要的是,幽州与鲜卑、乌丸杂处;并州与匈奴、屠各混居;雍凉则散布着大量的羌胡、西域胡。当地的汉人,浸染胡俗,逞勇擅斗,这也是“界接边塞,人习兵战”的真谛所在。

举例来说,东汉的羽林郎,便是从“六郡良家子”中征募。所谓六郡,即凉州的天水(即汉阳)、陇西、安定、北地四郡;与并州的上郡、西河二郡。董卓即“六郡子弟”出身。

羽林郎,比三百石,常宿卫侍从,常还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续百官志》

汉桓帝末,(董卓)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魏书 董卓传》

另外,在边地区域,受制于气候环境,生存已然不易,读书明经则更加困难。因此边地士民,普遍将发迹希望寄托在“建立军功”之上;这点在《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中例证极多,无须赘述。

《晋书》在概述边地与中原的文化差异时,曾用“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来形容。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俊异,汝颍多奇士。--《晋书 姚兴载记》

应该说,此话恰当反映出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习俗差异。

所谓“武勇”

武勇,是边地武人的立身之本。从可见的记载来看,崛起于边地的汉末枭雄,无一例外均具备这项特征。

(1)公孙瓒

公孙瓒勇力绝人,材武著称,悍不畏死,威震边塞。

(公孙)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魏书 公孙瓒传》

武勇与公平:论汉末边塞武人的性格特质

公孙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

关于公孙瓒“悍勇”的记载,在《魏书》、《后汉书》、《英雄记》、《太平御览》中均有涉及,被称作“公孙提燕代之卒,锐不可当”。

(荀)谌曰:“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魏书 袁绍传》

彼时胡族勇力者,皆乘白马;公孙瓒置白马义从,自为军锋,被鲜卑武士畏惮,称作“白马长史”。

胡夷健者常乘白马,(公孙)瓒有健骑数千,多乘白马,故以号焉。--《英雄记》

(公孙)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后汉书 公孙瓒传》

(2)刘备

刘备是公孙瓒的“州里人”,早年亦以“悍勇”闻名。

中平元年(184)黄巾崛起,刘备招募豪侠,跟随校尉邹靖四处讨伐,“数有战功”。

中平四年(187)中山国相张纯叛乱,引乌丸骑兵寇边,波及四州,声势熏天。

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

彼时青州平原郡民,邀请刘备率兵助战,理由便是“刘备有武勇”。 幸运飞艇人工计划

平原刘子平,知(刘)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张)纯。过平原,子平荐(刘)备于从事,遂与相随。--《典略》

可见幽州出身的刘备,其勇健之名,已经波及北境。

(3)吕布、马超

吕布是并州五原人,马超是雍州扶风人,皆出身边地,且皆以悍勇著称。

吕布之勇,冠绝天下,被陈时人誉作“飞将”,被陈寿称作“虓虎”。

马超之勇,不遑多让,被杨阜称作“韩信、英布之勇”,被诸葛亮称作“英布、彭越之徒”。

杨阜说曹公曰:“(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蜀书 马超传》

(马)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布)、彭(越)之徒。--《蜀书 关羽传》

《魏书》在评价二人时,皆冠以“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的定性,雄健之名深入人心。

(4)檀石槐

檀石槐是东汉末期的鲜卑大人,被《后汉书》作者范晔称作“骁猛”,被《魏略》作者鱼豢称作“勇健,智略绝众”。

(檀石槐)年十四五,勇健有智略。--《后汉书 乌桓鲜卑转》

檀石槐,长大勇健,智略绝众。--《魏略》

檀石槐成年后,统一鲜卑,大肆寇边,“陵跨中国,结患生人”,成为东汉的劲敌。

(5)轲比能

轲比能是三国初期的鲜卑大人,被陈寿称作“勇健”,是继檀石槐之后的另一豪酋,亦曾短暂统一鲜卑。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

轲比能出身“小种鲜卑”,可知出身较低,颇具杂胡的特征。他能统一各部,无疑与“骁勇”不可分割。

武勇与公平:论汉末边塞武人的性格特质

轲比能,檀石槐以勇健为鲜卑大人

类似的边地胡汉武士,多不胜数,不再一一列举。从上述例证中,不难看出,“武勇”是边地武人的立身之本。

没有武勇傍身的边地人,便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保不足,遑论建功立业。

所谓“公平”

“公平”是边地武人的发迹的另一重要倚仗。

在乱世立业,需要诸多特质。“武勇”是维持生存的法宝,“公平”则是壮大团队的关键。

这个不难理解。

因为无论个人力量有多么强大,总归是有限的。董卓可以抵挡刺客伍孚的袭击,却惨死于吕布与李肃戟下;关羽可以万军之中击斩颜良,却毙命于潘璋与马忠之手。

可见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它只能承担“创肇基业”的阶段性需要,却无法贯穿始终。欲成大业,必须要收揽人心。

换言之,“勇武”是边地武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但能否做大做强,则取决于“持法是否公平”。

(1)刘备

在诸多“边地武人”建立的军阀集团中,刘备在“持法公平”方面,做得是最好的。

即使如王沈《魏书》般的敌对立场,也对刘备的“公平”赞不绝口;称刘备与士民“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于是“众多归焉”。

(刘)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王沈《魏书》

可见刘备持法平允,连敌人都不得不加以承认。

建安中期(201-208),刘备客居荆州,结果“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导致刘表“阴御之”。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疑其心,阴御之。--《蜀书 先主传》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下荆州,刘备携民渡江,“比到当阳,众十余万”。人心所向,赢粮景从。

入主成都之后(214),刘备依然保持了“公平”的色彩,招揽刘璋旧部,“尽其器能”;还将刘璋府库财货尽数搬出,赏赐众人。关、张、葛、法四人,便各自分得五百斤黄铜,千斤白银,五千万铜钱与千匹蜀锦。

益州既平,(刘备)赐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蜀书 张飞传》

武勇与公平:论汉末边塞武人的性格特质

刘备与麾下同席而坐,同簋而食

针对中下级军士,刘备又实施了“直百钱”的政策,军心大定,府库充实。

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刘)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零陵先贤传》

无论是创业之始的“同席而坐”,还是创业之后的“尽其器能”,刘备都很好地维持了“公平”的色彩。

(2)轲比能

轲比能以“小种鲜卑”而统御各部,除了“勇健”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公平。

《魏书》称他“断法平端,不贪财物”,最终“众推以为大人”,甚至连中原人也出塞归附,声势熏天。

(轲比能)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即中原人)多亡叛归之。--《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

在轲比能遭遇暗杀之后,鲜卑很快便分裂,一蹶不振。

幸运飞艇168开奖 (魏明帝)遣剑客刺之(轲比能)。然后(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

可见轲比能的继任者(其弟),没能维持昔日的公平局面,遂败殁。

(3)檀石槐

前文已述,檀石槐是东汉末期的鲜卑大人,凭借“智略勇力”统率鲜卑各部。

但是,檀石槐的另一性格特质,便是“执法公平”。

檀石槐与一般的胡人不同,他“不贪财物,部落畏服”。

异部大人抄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单骑追击之,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者,由是部落畏服。--《后汉书 乌桓鲜卑传》

檀又持法平允,明辨曲直,由是声威大震,被推为酋帅。

(檀石槐)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后汉书 乌桓鲜卑传》

在檀石槐死后,其子和连庸弱,“才武不及其父,而贪淫过之”。最终部落离散,和连本人也被射杀,贻笑北国。

光和中,檀石槐死,时年四十五,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父,亦数为寇抄。(和连)性贪淫,断法不平,众畔(叛)者半。--《后汉书 乌桓鲜卑传》

轲比能兄弟与檀石槐父子的结局,清楚证明了“勇武”与“公平”对边地武士的重要性。

勇武不足者,便难以立身;执法不平者,则无法做大做强。

(4)公孙瓒

公孙瓒戎行出身,久历边塞;早年极具英雄气概,闻声长驱,悍不畏死。

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同僚邹靖“为贼所围”,公孙瓒“回师奔救”,胡人武士望风奔走,公孙瓒“把炬逐北”,威风赫赫。

公孙瓒与破虏校尉邹靖,俱追胡,靖为所围。瓒回师奔救,胡即破散,解靖之围。乘胜穷追,日入之后,把炬逐北。--《英雄记》

在一次侦查行动中,公孙瓒与身边骑兵被数百名鲜卑武士围困,公孙瓒率厉士卒,手执两刃矛,蹂践破阵,亲随亦死亡过半。

(公孙瓒)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后汉书 公孙瓒传》

可见年轻时的公孙瓒,临阵先登,以身作则,很得人心。

武勇与公平:论汉末边塞武人的性格特质

公孙瓒筑易京楼,去礼远众

但步入中年之后,公孙瓒便日渐骄矜,乃至高筑易京楼,“作铁门,居楼上,婢妾环绕”。荒淫奢侈,疏远军民到了这个地步。

(公孙)瓒诸将家家各作高楼,楼以千计。瓒作铁门,居楼上,屏去左右,婢妾侍侧,汲上文书。--《英雄记》

(公孙瓒)疏远宾客,无所亲信。--《后汉书 公孙瓒传》

最终不出意外,公孙瓒人心尽丧,自己也在袁绍的攻势下自焚身亡。

公孙瓒的案例,比檀石槐与轲比能家族更有代表性;属于典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至于吕布等人,与公孙瓒的人生轨迹亦有相似之处。、

青年时的吕布,可以率领成廉、魏越等心腹亲随“驰城飞堑,勇斗黑山”,可谓“能得人死力”。

(吕)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张)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后汉书 吕布传》

中年时的吕布,却因为荒淫骄侈,滥施刑罚,而被宋宪、魏续等旧日心腹出卖,最终授首下邳,沦为天下笑柄。

(吕)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英雄记》

说到底,公孙瓒与吕布,是徒恃勇武,而待人不平,自取灭亡。

小结

从刘备、吕布、公孙瓒、轲比能、檀石槐等枭雄的故事中,可以清楚看到,“勇武”与“公平”是边地武人的立身之本。

严格意义来说,武勇是生存的基础保障,公平则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武勇傍身,便无法在乱世中存活;但空有武勇而没有公平,也势难久存,最终必然悲剧收场。

檀石槐,轲比能等鲜卑豪杰;吕布、公孙瓒等汉人群雄,均用自身事迹,证明了“武勇”与“公平”之间的联系。

另有边地武人张杨,出身并州云中,亦以武勇显名,还曾被丁原征召为“武猛从事”。

(张杨)以武勇给并州,为武猛从事。--《魏书 张杨传》

结果在割据河内时代,张杨执法一塌糊涂,最终不出意外地死于非命。

有趣的是,张杨与吕布、公孙瓒等人恰好相反——张杨属于毫无原则的老好人,哪怕部下叛变,只要事后哭泣请罪,张杨便既往不咎。

(张)杨性仁和,无威刑。下人谋反,发觉,对之涕泣,辄原不问。--《英雄记》

如此做派,很快便引来人心动摇,最终建安四年(199)张杨部下再度作乱,这次,真的把张杨给杀掉了。

(建安)四年春二月,张杨将杨丑,杀(张)杨,眭固又杀(杨)丑。--《魏书 武帝纪》

可见“执法公平”的重要性。贪残如吕布者,无法久存;和善如张杨者,亦不能久存。

以汉末三国的实际案例来看,在诸多边地武人当中,当属刘备在“武勇”与“公平”之间拿捏得最好,因此其存活的时间最长,创肇的基业也最大。

《先主传》中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与《魏书》中的“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其实是相同书法,即“至公至平,待人以诚”。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蜀书 先主传》

在公孙瓒、吕布、张杨等故人亡殁之后二十余年,刘备在成都升坛称帝(221),将边地武人的传奇篇章,谱写为真正的英雄史实。

借用陈寿的赞语,刘备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诚古今之盛轨也。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三国群英传2武人(武勇与公平论汉末边塞武人的性格特质)》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