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次在第一次接触之后,战败得不明不白,
人们不甘心之后要进行第二次尝试,结果常常是非常惨痛的教训。
中国有很多例子,最早的是武王伐纣,商朝人因为所有的兵卒在外与东夷人打仗,被武王偷袭都城而败。之后,殷商的后人不满意,造反之后再次被灭。
西方近代的德国两次发起世界大战,也都是因为不愿意败得不明不白。
这其实在一开始就是一种自我实现,搞不明白因为什么失败,第二次从一开始就是去找失败的原因,只有再次失败才能找到。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可以解释它,经典回放。
左传中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也就是说,对于国家来说,信仰与打仗是最重要的两件事。
信仰用于团结所有人,让组织建构与打仗有思想基础,毕竟人是意义动物,没有意义,活着与赴死都没有底气。
之所以战争能够把所有人凝聚起来,是因为这时候国家与人民的发展是同步的,这不仅仅让所有人都有参与感,又可以表面上维持平等的氛围,毕竟机会就在眼前,是一目了然的平等。
而和平发展期间,国家发展太快了,民众的发展速度肯定会与 它有落差的,越是没有发展空间的人感觉越明显,尤其是空间不足以后,那些后进入社会的人就会发现发展越来越慢,越来越难,越来越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
战争场面
先说信仰,波斯的信仰是拜火教,雅典人的信仰是古希腊神话。
也就是说,从 信仰看,波斯人的聚集能力源于地区,在两河流域,波斯人之所以能够最终统一,就是因为边沿创新与在高原上凝聚的信仰。
这种信仰对人有一种从容赴死的安慰效果。
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融入许多不同种族的信仰。
只要在制度创新上保持强势即可,这也是波斯帝国如此强势地吞并亚述帝国等的底层原因。
而希腊人的信仰与波斯人完全不同,它更有人文特质。
这是希腊人能够保持旺盛斗志的根本原因。
除了信仰,战争更是体制的终极考验,它是两个体系的碰撞,也是取长补短,互相探究的平台。 幸运飞艇人工计划
波斯帝国的体制走的是兼并重组路线,这其实是用外部空间来转化内部矛盾,这个路线在世界历史上比比皆是,它的好处是能够快速扩张,坏处是一旦没有外部空间,就会出现内部崩盘。
而在希腊的主要敌对势力是雅典人组建的伊洛联盟。
他们看起来没有波斯帝国那样统一调度的能力,可是具备人人持股的坚韧。
这让他们更擅长本土作战,同样也会有无力扩张的窘境。
说起来,希波战争有点像古中国东汉末期的赤壁战争。波斯帝国非常像看似强势的曹操阵营,而希腊这边很像是人人持股的孙权阵营。
影响战争的因素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都会影响战争走向。
当时最大的时空背景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主要文明地区都陷入空间不足的困境中了。
希波战争的双方已经都陷入发展瓶颈了。
波斯早在居鲁士大帝死后,就已经陷入困境中了。
雅典也通过不断结盟,拓展到可以容纳爱琴海的地步了。
也就是说,他们的体制已经扩张到了极致。
如果是地形相似,扩张的条件充足,体制更有利于内部凝聚力强的。
地形不同,就可能陷入僵局。
波斯帝国与希腊地区
前文讲到大流士发动第一次希波战争,被雅典人用重装步兵打败。
这样的战败,在波斯人来看,自然是有很多理由的。
第一次跨岛作战,战术目标只是惩罚,规模很小的试探。
波斯人自然会有一些侥幸心理,觉得这种小小的挫折在帝国初期,再正常不过了。
幸运飞艇预测 尤其是他们内部经过十年整顿,凝聚力有增无减。
波斯人想不到的是,在格局扩张的时候,一旦拓边达到了临界值,格局就翻转了。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古代中国唐朝与黑衣大食的怛罗斯之战。
虽然只是小小的遭遇战,但是因为此战的时机恰恰处于一个关键节点上。
也是唐帝国与黑衣大食共同走下坡路的开始。
相比较而言,唐帝国的崩溃更早更迅捷。
毕竟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是进行过信仰集聚的。
而唐帝国仅仅是完成了小团体扩张的制度设计。
第二次希波战争,波斯帝国的目的实际是为了整合刚刚成为一个国家内部的人。
有点像汉武帝通过对外战争才能整合体系中的两个不同发展路径的国家认同。
三个节点决定了战争走向。
温泉关战役在比拼意志的时候,斯巴达人让波斯人看到了不可战胜的意志。
前文说过,斯巴达人很像秦国人,自古秦兵耐苦战的原因是商鞅变法把战与国家发展牢牢绑定在一起了。斯巴达也类似,都是扩张型体制。
斯巴达人
萨拉米斯海战是第二次波希战争的胜负手。
雅典人巧妙利用波斯人的野心暂时化解了它与斯巴达人的分歧,击溃了波斯舰队的有生力量。
其实还是因为海战对资源与意志的要求比陆战还高,所以,波斯人非常不适应这种战争形式。
陆地上打仗更重视对空间的理解,包括地理环境,
公元前479年8月,双方在底比斯附近的普拉提亚平原展开决战。
由于补给不足,薛西斯带着大军撤离了。
剩下的人虽然人数仍然不少,但是士气更加萎靡了。
战败就不可避免了,主帅的意外战死只是一个诱因。
战争的过程很重要,更值得深究的是战争的影响,尤其是势均力敌的双方。
波斯帝国的军人看到的是古希腊军人的不畏生死的战斗意志,可是他们无法调整,也不知道怎么在这方面加强。
可是古希腊这边就不一样了,他们看到的是整合各个民族之后形成的巨大优势。
于是,他们率先做出了调整,这为后来覆灭波斯帝国奠定了基础。
这其实也是后续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前文说了波斯帝国其实是两河流域地区发展的终极模式,希腊城邦其实是克里特岛模式发展的再拓展模式。
他们的本质性区别是:人口聚集与资源聚集。
如果以与流动性的关系来论,一种是以共同体思维来抵御流动性,一种是以资源思维来容纳流动性。
这也是为何古代几乎所有政体都选择了人口聚集为主的体制的原因?
毕竟只防御外部流动性比防御内外两种流动性要容易得多,压力也小一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国家战争破解版无限(战争对于国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