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地方其实不大,荆州南阳附近,山清水秀,地势不高,草木茂盛。
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那年突然成了各方人马的必争之地。
不是因为打仗,也不是因为有什么宝藏,而是因为一个人坐在那里不走。
他不当官,不出仕,每天带几个学生读书讲学,从早讲到晚。
可谁知道,正是这个人,后来成了三国局势背后最关键的一根线。
他叫司马徽,字水镜。
那时候人都叫他“水镜先生”。
幸运飞艇开奖结果 他不愿意掺和政事,别人请他出山,他笑一笑,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
可你要是问他人怎么样、事该怎么做,他总能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刘表请了几次,他没去。
刘备来了,他倒是聊得挺高兴。
两个人在荆州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后来刘备走的时候,脸色都变了。
那天之后,刘备就开始找诸葛亮。
还没找到之前,他就被水镜先生提醒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说话的人说得轻巧,可听的人心里早就起了波澜。
不过说起来,水镜先生的推荐其实不止诸葛亮。
他还提过庞统。
只不过那会儿大家都盯着“卧龙”,凤雏反而被冷落了。
可历史怎么走的,大家也都清楚:一个献策火烧赤壁,一个接替诸葛亮平定南方。
能一眼看出这俩人的本事,这眼光,不简单。
那几年,天下正乱。
地方割据,战乱不断。
英雄都在找路子,有人靠兵,有人靠计。
可像水镜这样不出山却能左右局势的,真没几个。
而在另一个地方,洛阳已经没了模样。
董卓把都城烧得一干二净,宫里宫外,死的人太多。
就在这乱糟糟的时候,有个女子也消失了。
没人知道她最后去哪了,只知道她曾在董卓和吕布之间周旋过。
演义里说她是貂蝉,可正史里,她只是个婢女。
她的故事,总是被当作风月谈,可其实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女人在权力夹缝中的挣扎。
她不是谁的棋子,她只是想活下去。
可惜的是,等吕布败了,下邳城破,她就彻底没了消息。
从那以后,再没人提起她的名字。
再往西看,有个老将军,姓夏侯,名渊。
他是曹操最早的追随者之一。
那个时候曹操刚在陈留起兵,他就带着人马来了,忠心耿耿。
后来被派去镇守关中,打马超、韩遂,几乎场场都赢。
可惜的是,定军山那一仗,他冲得太快,被黄忠一箭射中,当场战死。
夏侯渊的死,对曹操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那会儿曹操还在汉中前线。
他听说夏侯渊战死,愣了好一会儿,接着就下令全军戒备。
他知道,这条线要是守不住,蜀汉就要趁虚而入。
说到底,夏侯渊不是不聪明,只是太勇。
关中是他看着建起来的,可惜他没能亲眼看着它守住。
而在洛阳,曹家那边也开始出问题了。
曹爽,那时候是托孤大臣,风头正劲。
他亲信太多,派系林立,弄得朝廷乌烟瘴气。
最离谱的是,他用了三个毫无资历的亲信,朝中人称为“台中三狗”。
这事儿传到民间,连孩子都知道“曹爽用人不看脑子”。
等到司马懿反击的时候,整个曹氏家族根本没招架之力。
曹爽被诛,全家抄斩。
那个春天,洛阳的街巷都很安静,没人敢多说一句话。
权力的游戏,终究不是谁来得快,而是谁能熬得住。
说到熬,江东那边也有个老头,熬了一辈子。
他叫张昭。
孙策打天下那会儿,就靠着他出谋划策。
后来孙权接班,他仍然是头号智囊。
可赤壁之战时,他主张投降。
这一下,名声就坏了。
孙权虽然还敬着他,可始终不给他相位。
张昭活到八十多岁,最后病死的时候,只留下几本手札和一幅画像。
孙权给他厚葬,可朝堂上再没人提起他的名字。
那年之后,江东的谋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说话能让主公听进去。
更有意思的是吴国的一个小将,叫凌统。
他小时候家里被甘宁的人杀了。
从那以后,他发誓要报仇。
可后来两人同在孙权手下,甘宁成了同僚。
那会儿人都盯着看,看这俩人会不会闹事。
结果凌统一句话都没说。
逍遥津一战,他一个人断后,杀出重围,救下了孙权。
事后有人问他怎么能忍他说:“国家大事,不能掺杂私仇。”
这样的人,说实话,太难得了。
魏国那边,也有个将军,叫张郃。
他本来想投刘备,可不愿离开故乡,最后留在了曹操阵营。
他一路升官,最后做到并州刺史。
乌桓那一战,他指挥得干净利索,连司马懿都说:“此人,不可小视。”
张郃的故事,挺特别。
他不是最有名的那个,也不是最能打的那个,但他一直在做事。
直到最后战死,才有人开始认真翻看他的战功。
还有阎圃,这名字不太熟。
他是益州本地人,原来在张鲁手下做事。
后来劝张鲁投降,自己也被曹操留用。
幸运飞艇官网 他娶了马超的妻子,很多人背地里叫他“接盘侠”。
可实际上,他在曹操那儿挺受重用,曹丕也对他礼遇有加。
这些人里,不乏有野心的,也有识时务的。
可无论选择哪条路,只要不违本心,历史不会轻易抹去他们的痕迹。
至于邓忠,年轻气盛,誓要为父报仇。
钟会伐蜀,他跟在后头,一路追到涪城。
传说他进了成都后,把关羽的后人杀得一个不剩,这话是真是假没人敢说。
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确实是个狠角色。
最后说一个常被忽略的人,叫费祎。
成都人,最早在刘璋手下,当的是个司马。
雍闿造反时他被抓走,后来靠邓芝的外交救了回来。
诸葛亮死后他当了长史,实际权力比蒋琬还大。
费祎的性格不张扬,可做起事来滴水不漏。
他在蜀汉后期撑了好些年,直到被刺客刺杀。
那时候朝野震动,可也有人悄悄松了口气。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他。
参考资料: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裴松之注,《三国志注》,中华书局,1959年。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中华书局,2004年。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三国心理测试(证明你是三国迷的时候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