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软乎乎的小天使抱在怀里时,每个新手妈妈的心都要化了吧?可没高兴两天,焦虑就跟着来了——宝宝黄疸迟迟不退怎么办?半夜哭到撕心裂肺哄不好咋整?喂奶时他东张西望根本不吃,会不会饿坏?其实啊,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每个月都有自己的“小特点”,也藏着咱们带娃的“小重点”。很多妈妈觉得“每个月都难带”,不是因为咱们没经验,而是没摸准宝宝每个阶段的需求。今天就把0-6个月宝宝的养育重点拆解开,每个月该注意啥、遇到问题咋解决,都跟你说透,看完你会发现,带娃也能心里有底!
第1个月:吃睡为主,重点盯紧黄疸
刚满月的宝宝,一天24小时里,除了吃就是睡,偶尔醒着也只是眨巴眨巴眼睛、小声哼哼,看起来特别“省心”。但这时候最让妈妈揪心的,就是黄疸——几乎每个宝宝出生后都会经历,新手妈妈别一看到宝宝皮肤黄就慌,先分清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这两种情况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先从脸颊和脖子开始发黄,慢慢蔓延到躯干,手脚心通常不会黄,而且到了15天左右就会慢慢消退。这种情况不用吃药打针,关键就靠“多吃多排多晒太阳”这三招。晒太阳有讲究,不能隔着玻璃(紫外线透不过去,没用),也不能在正午暴晒(容易晒伤宝宝娇嫩的皮肤),最好选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的温和阳光,每次晒10-15分钟,之后再慢慢增加到半小时。晒的时候一定要用专门的婴儿眼罩或小毛巾盖住宝宝的眼睛,再用尿布遮住生殖器,别让这些敏感部位直接接触阳光。
“多吃多排”也很关键——宝宝吃得多,拉得才多,胆红素才能跟着大便排出去。母乳喂养的妈妈别纠结“一天喂几次”,宝宝饿了就喂(比如哭了、嘴巴找奶),一天喂8-12次都正常;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每次喂60-90毫升左右,按需喂养就行,不用严格卡时间。怎么判断宝宝吃够了?看尿量最直观,每天能换6-8片湿尿布,就说明奶量没问题。
要是宝宝黄疸出现得早(出生24小时内就黄了)、退得晚(超过2周还没消),或者黄得范围广(连手脚心都黄了),甚至黄疸值突然升高,那可能是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测黄疸值,别自己在家扛,耽误治疗就麻烦了!
第2个月:“2月闹”来袭,跟肠胀气肠绞痛说再见
熬过了第一个月,很多妈妈以为能松口气,结果宝宝到了2个月,突然开始“闹脾气”——尤其是傍晚或半夜,本来好好的,突然就撕心裂肺地哭,腿蹬得笔直,肚子鼓鼓的,脸憋得通红,怎么抱、怎么哄都没用,这就是常说的“2月闹”。其实“2月闹”不是宝宝“故意折腾”,大多是肠胀气、肠绞痛闹的。
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没发育好,吃奶时容易吸进空气,加上肠道蠕动慢,空气排不出去,就会肚子胀、疼,所以才会哭闹。想要缓解,关键是帮宝宝“排气”,这几个方法亲测有效,新手妈妈跟着学就行。
首先是排气操,步骤很简单:第一步,让宝宝平躺,妈妈握住他的脚踝,把腿慢慢屈膝压向肚子(别太用力),左右腿交替做,像蹬单车一样,每次做5-10分钟;第二步,用手掌心轻轻按在宝宝肚脐周围,顺时针画圈揉肚子,力度要轻,就像摸棉花一样,能帮宝宝肠道蠕动,把空气挤出去。做排气操最好在宝宝吃奶前半小时或吃奶后1小时,刚吃完就做容易吐奶。
其次是多让宝宝趴。宝宝清醒的时候,让他趴在妈妈的大腿上或铺了隔尿垫的床上,妈妈一定要在旁边盯着,别让他闷到鼻子。趴的时候宝宝会努力抬头,还能挤压肚子,帮空气排出去,每次趴5分钟左右,一天多趴几次,不仅能缓解胀气,还能锻炼宝宝的颈部力量,为以后抬头、翻身打基础。
要是宝宝哭得特别厉害,试试“飞机抱”:把宝宝的身体趴在妈妈的手臂上,让他的头靠在妈妈的手肘处,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肚子,轻轻拍他的背。这样能缓解肚子的压力,很多宝宝一抱就不哭了,亲测是“止哭神器”。另外,每次喂完奶后,一定要给宝宝拍嗝——竖抱着宝宝,让他的头靠在妈妈肩膀上,用空心掌从下往上轻轻拍他的背,直到宝宝打出嗝来,这样能减少胀气的几率。
第3个月:遇上厌奶期,别强迫!安静喂就对了 幸运飞艇网址
到了3个月,不少妈妈会发现:宝宝吃奶突然不专心了!以前一喂奶就乖乖含住,现在吃两口就扭头看东看西,玩具响一下、有人走过都能让他停嘴,甚至直接推开奶瓶或乳头,妈妈看着急得不行:“不吃奶咋长身体啊?是不是生病了?”其实不用慌,这大概率是宝宝进入了“厌奶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宝宝为什么会厌奶?因为3个月的宝宝视觉和听觉发育得更快了,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一点点动静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自然就没心思吃奶了。而且这时候宝宝的生长速度比刚出生时慢了点,对奶的需求也没那么迫切了,所以才会出现“不爱吃奶”的情况。
遇到厌奶期,妈妈最该做的就是“不强迫”。很多妈妈怕宝宝饿坏,就追着喂、强迫喂,结果宝宝更抵触,甚至把“吃奶”和“不愉快”联系起来,反而会延长厌奶期。正确的做法是:找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地方喂奶,比如关上房门,关掉电视和手机,喂奶时别逗宝宝,也别跟他说话,让他专心吃。宝宝想吃的时候就喂,不想吃了就把奶收起来,等他饿了再喂,别硬塞。
很多妈妈担心宝宝饿坏,其实只要宝宝精神好,每天能玩能笑,体重增长正常(3个月宝宝每月体重增长600-800克左右),就不用怕。厌奶期一般会持续1-2周,有的宝宝可能几天就过去了。要是宝宝拒奶超过24小时,或者精神萎靡、哭闹不止,甚至体重不增反降,那就要带他去医院看看,排除感冒、口腔溃疡等生病的可能。
第4个月:睡眠倒退期,建立“吃玩睡”模式很重要
好不容易把宝宝的睡眠作息调得有点规律,到了4个月,突然发现他又“变难带”了——以前能睡3-4小时的小觉,现在半小时就醒;晚上也频繁夜醒,醒来就哭,哄半天才能睡着,有的宝宝甚至会半夜坐起来,这就是宝宝进入了“睡眠倒退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4个月的宝宝大脑发育很快,睡眠模式开始向成人靠拢,从以前的“多觉浅睡”变成“深浅睡眠交替”,但他还没学会怎么在深浅睡眠之间平稳过渡,所以很容易醒。而且这时候宝宝大多会翻身了,对“翻身”这个新技能特别感兴趣,就算睡着了,可能也会在梦里尝试翻身,翻不过去就哭醒,特别折腾。
想要帮宝宝度过睡眠倒退期,关键是建立“吃-玩-睡”的模式。白天别让宝宝一直睡,吃完奶后1小时,就陪他玩一会儿——带他出去晒晒太阳、看看花草,让他听听鸟叫、车声,感受外面的世界;也可以帮他练趴、练翻身:让宝宝趴在床上,用彩色玩具在前面吸引他,鼓励他抬胸;翻身不熟练的话,妈妈可以帮他侧过身,用手轻轻推他的屁股,引导他翻过去。多运动能消耗宝宝的精力,让他白天玩累了,晚上更容易睡好。
晚上哄睡要“抓信号”。宝宝困了的时候会有明显的信号:揉眼睛、打哈欠、烦躁地抓耳朵、眼神变得呆滞,这时候别等,赶紧把他抱到安静的房间,用白噪音、轻拍后背或者哼唱摇篮曲的方式哄睡,别等他哭闹起来再哄,那样就难哄了。另外,宝宝夜醒时,先别急着喂奶,先轻轻拍他、小声安抚他,看看能不能再次入睡,很多时候宝宝夜醒不是因为饿,只是需要安全感。
第5个月:出牙期来了!牙胶和口水膏备起来
5个月左右的宝宝,牙龈开始慢慢肿胀、发硬,因为他要出牙啦!出牙会让宝宝很不舒服,所以这时候的宝宝会变得爱发脾气、烦躁不安,晚上也会频繁夜醒,还会到处啃东西——玩具、手指、妈妈的衣服、甚至自己的脚,只要能拿到的,都想塞到嘴里咬,因为啃咬能缓解牙龈的胀痛感。
这时候,牙胶就是“救星”。给宝宝选牙胶要选硅胶材质的,无毒无害,最好是能冷藏的(冷藏后牙胶凉凉的,敷在牙龈上能更有效地缓解胀痛)。每次给宝宝用牙胶前,一定要用开水烫一下消毒,用后也要及时清洗,避免滋生细菌。除了牙胶,还可以给宝宝咬干净的、凉一点的胡萝卜条或苹果片(要切成粗一点的条,防止噎到,而且大人一定要在旁边看着),咬硬一点的东西能帮助牙齿更快萌出。
出牙期的宝宝还特别爱流口水,一天要换好几块围嘴,口水长时间沾在唇周和下巴上,很容易让皮肤变红、甚至脱皮,所以“口水护理”也很重要。妈妈要随时用柔软的棉柔巾轻轻擦去宝宝的口水,别用力擦,以免擦破皮肤;每次擦完后,给宝宝涂上婴儿专用的口水膏,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口水刺激皮肤。要是宝宝唇周已经变红了,除了涂口水膏,还要尽量保持皮肤干燥,别让口水一直沾在上面。
另外,有的宝宝出牙时会出现轻微的低热(体温不超过38℃),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宝宝精神好、能吃能玩,就不用太担心,多给宝宝喝温水就行。要是体温超过38℃,或者宝宝出现呕吐、腹泻、精神差等情况,一定要带他去医院,排除感冒、幼儿急疹等其他疾病的可能。
第6个月:该加辅食啦!从高铁米粉开始,少喂点也没关系
宝宝长到6个月,会出现一个特别可爱的画面:大人吃饭的时候,他会睁着大眼睛盯着,嘴巴还吧唧吧唧地动,甚至会伸手去抓大人的碗、筷子,有的宝宝还会发出“啊啊”的声音,好像在说“我也要吃”——这说明宝宝对“大人的食物”产生了兴趣,也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啦。
为什么6个月开始加辅食?因为这时候宝宝的消化系统已经能消化一些糊状食物了,而且从母体带来的铁储备也快用完了,单靠奶已经满足不了他对铁的需求,缺铁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所以辅食要从“高铁食物”开始,首选高铁婴儿米粉。 幸运飞艇
初次添加辅食有几个原则要记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单一食材。第一次喂米粉时,先按说明书冲调,水多一点,粉少一点,冲成稀稀的糊状(像米汤一样),用小勺子舀一小口,轻轻喂到宝宝嘴里,看看他的反应。有的宝宝会主动吞下去,有的宝宝可能会吐出来,甚至会皱眉头,这都很正常,别着急,多试几次。第一天喂1-2口就行,第二天可以稍微加一点量,慢慢增加,别一下子喂太多,以免宝宝消化不良。
添加新的食材时,每次只加一种,比如先加高铁米粉,吃3-5天,观察宝宝有没有皮疹、腹泻、呕吐等过敏反应,没有问题的话,再尝试下一种,比如胡萝卜泥、菠菜泥、苹果泥等。做辅食时千万别加盐、糖、酱油等调味料,宝宝的肾脏还没发育好,过早吃调味料会增加肾脏负担,而且原味辅食能让宝宝更好地适应食物本身的味道,以后不容易挑食。
喂辅食的时候,要营造轻松的氛围,别强迫宝宝吃,要是他把头扭开、推开勺子,就停下来,等下次再试。可以让宝宝坐在婴儿餐椅上,和大人一起吃饭,让他感受吃饭的氛围;也可以把小勺子递给宝宝,让他自己抓握,就算弄得满身都是也没关系,这能培养他对吃饭的兴趣。另外,辅食只是“补充”,6个月的宝宝还是以奶为主,每天的奶量不能少于600毫升,辅食吃多少不用强求,只要宝宝愿意尝试就行。
结语:带娃没有“标准答案”,用心观察就是最好的方法
看完宝宝0-6个月的养育重点,是不是觉得心里踏实多了?其实啊,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小个体”,有的宝宝黄疸退得快,有的宝宝“2月闹”不明显,有的宝宝厌奶期只有几天,有的宝宝出牙早、有的出牙晚,所以咱们不用把“标准”卡得太死,也不用跟别的宝宝比,更不用因为“宝宝跟别人不一样”就焦虑。
带娃的过程中,焦虑是难免的,但只要咱们多观察宝宝的状态——他精神好不好、吃得多不多、睡得香不香、体重增长正常不正常,就能知道他是不是舒服、是不是健康。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别自己硬扛,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有经验的育儿师,也可以和其他新手妈妈交流经验,互相打气,你会发现“原来大家都一样”,焦虑也会少很多。
另外,别忘了照顾好自己。很多新手妈妈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宝宝身上,忽略了自己的休息和情绪,甚至连吃饭、睡觉都没规律,但只有妈妈状态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累的时候就请家人搭把手,别事事都亲力亲为,偶尔“偷懒”也没关系。
后续我还会分享更多育儿干货,比如宝宝7-12个月的养育重点、辅食怎么做更有营养、怎么培养宝宝的好习惯等,关注我,咱们一起做“不焦虑的新手妈妈”,陪宝宝健康、快乐地长大!要是你在带娃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讨论解决~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Ai生成.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照顾可爱宝贝攻略(新手妈妈必看宝宝06个月每月难带点护理重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