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karoshi图文攻略(看看日本人如何应对过劳死)

过劳死karoshi图文攻略(看看日本人如何应对过劳死)

admin 2025-11-01 热文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近来,媒体爆出的这条消息,让国人再次重视“过劳死”问题。数据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人数达60万,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如果翻阅牛津词典,你会发现,“过劳死”所对应的英语是karoshi。的确,“过劳死”起源于日本,可见日本“过劳死”现象有多严重。现在中国青出于蓝,该如何防止这种状况恶化?

2006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就曾指出,中国约七成的白领在“过劳死”边缘。相关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如2010年某网站37岁编辑因脑溢血去世,传与工作劳累过度有关;2012年4月某国际咨询公司的25岁员工因过度劳累引发急性脑膜炎猝死;今年5月,奥美中国24岁员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死亡,而生前曾连续加班一个月……

作为概念,“过劳死”也是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初期的日本,它并非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日本学着将其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工作负担,导致高血压等基础疾患恶化,进而引发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等急性循环器官障碍,从而使患者陷入死亡状态的一种社会医学现象”。

加班与“过劳死”

当时的日本“过劳死”有多严重呢?拿“过劳死110热线”来说,1988年至2007年平均每年接到的电话咨询达数百件,最初两年(1988-1990年)均超过了一千件。此外,日本厚生省1991年对处于壮年期死亡的人进行的调查显示,30岁至64岁的壮年死亡人数中每8人就有1人是在发病后一周内突然死亡,特别是50岁至60岁工作旺盛期的男性尤为严重。

“过劳死”为何严重?日本律师、人权活动家川人博在《过劳自杀与企业的责任》一文中写道,“日本经济在1970年代遭遇石油危机,大量工人遭解雇。在企业追求效率与利益的驱动下,为养家糊口,他们不得不在过于苛刻的劳动条件下工作,长时间过于集中地加班。很多企业的过重负荷压在了员工身上,使得员工长期形成慢性疲劳。”

在加班问题上,根据日本劳工问题专家盛岗的研究,2006年欧盟国家工人的平均年度工作时间为1600小时,日本工人则为2288小时,即日本工人的年度工作时间约为欧盟国家工人的1.5倍。在日本工人的年度工作时间中,有408小时为加班,产业工人的平均月度加班时间更是超过了40小时。而在欧盟国家中,最低的西班牙的法定加班时间上限为年度80小时,最高的德国的法定加班时间上限为250小时。

加班当然不是日本独有的现象,但正如日本学者三岛所言,“日本存在一种恒定的加班现象”,即加班时间长短会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但即使经济负增长加班也不会消失,如1998年GDP负增长2%,但加班时间并没有明显变化。三岛的研究表明,日本工人似乎并没有强烈反对长时间加班的意愿,绝大多数工人在谈到为什么要加班时,会说“有太多必须要维持的工作”或“这是我的工作,我希望尽最大努力做好”。

政府与民间的应对

尽管如此,日本社会显然存在一种共识,即“过劳死”是不能容忍的社会暗黑部。为此,日本政府和民间为应对“过劳死”可谓费尽心思。

从1990年后期起,日本的劳动政策、劳动法规等开始强化对“过劳死”的防范,制定了与《劳动基准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如2001年12月出台《关于脑血管疾病与虚血性心脏疾病(负伤引起除外)认定标准》、2002年2月颁行《为防止因过度劳动导致妨害健康的综合对策》两部规章,以职业疾病、劳动时间为着眼点,规定了定期健康检查、带薪休假、加班最长时间限制等多项内容。

其中前一项规章被厚生省解释为是“过劳死认定标准”,主要包括长时间疲劳的负荷过重、工作时间外“过重劳动”和“劳动状态”等三项内容。比如,发病前1个月若工作时间外加班超过100小时,或发病前2-6个月,工作时间外加班月均超过80小时,即可被判定为“过重劳动”,若能认定超工作量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增加,就可按照劳动灾害补偿提供救济补偿。

在民间层面,日本在结社自由保障之下,除了前文提到的“精神压力疾患劳灾研究会”(学者为主)、“过劳死律师团全国联络会议”(律师为主)等组织外,日本还存在许多“过劳死遗族会”(过劳死亲属为主)等,这些来自民间各阶层的合力,在推动解决“过劳死”方面功不可没。

幸运飞艇开奖记录 中国“过劳死”将蔓延

但事实上,日本离解决“过劳死”也还有很远的路。今年5月21日联合国还向日本政府发出“劝告”,要求其在防止长时间劳动导致过劳死、过劳自杀等问题上加强立法、采取更有力措施强化应对。“过劳死律师团全国联络会议”负责人须田洋平律师解释称,“这实际上是联合国敦促日本政府必须尽快出台‘防止过劳死基本法’。”

但中国显然更加没有重视,不光在法律上存在太多盲点,就连基本的“过劳死”调查或统计都没有。实际上,媒体报道的所谓“每年60万”并不足信,这一说法早在2006年就已出现,当年报道用的是“据估算”,此后数年花样百出地用了所谓“有统计称”、“有数据显示”等诸多含混表述。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言“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但不确定性极大的中国社会显然是在让“追逐死亡”加速。看不到政府在应对“过劳死”问题上的任何作为,而被限制的民间也无法自由组织起来合力推动。长此放任,中国“过劳死”的蔓延恐将不可避免,每个人都是旁观者,也都是可能的当事者。

链接:解压宝典

幸运飞艇 虽然目前工作压力难以避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减压。以下几种方法或许会给你匆忙的一天带来轻松的心情。只有心情放松,身体健康,再大的压力也不用怕。

看看日本人如何应对过劳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个头条网:这里的资讯都是万里挑一的,更少,更重要!在微信“添加朋友”中搜索微信号:topnews-9关注【九个头条网】吧,看看九哥熬夜编写出来的文章是什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Nkqfj,本文标题:《过劳死karoshi图文攻略(看看日本人如何应对过劳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